近日,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在麻醉二部、腔镜中心、超声诊断中心、病理科的通力合作下,完成我院第一例无痛超声气管镜。
任小平主任门诊收治一例气管外肿块的患者,男性,70岁,主诉“气短伴头颈部肿胀2周”。考虑“纵膈型肺癌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”。入院后充分科内术前讨论,麻醉科会诊,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,决定在全麻下行超声气管镜检查,同时穿刺活检。
5月18日上午,在麻醉二部和腔镜中心的积极配合下,魏声泓主任医师、李艳住院医师在手术室对患者进行了EBUS检查。患者全麻之后,经喉罩机械通气,顺利进镜,到达病灶位置后,充起水囊,气管外的肿块显影非常清晰。B超室的庞医生在穿刺前观察肿块血流情况,进一步确保安全。病理科张薇医师对穿刺出的涂片做了ROSE(Rapid On Site Evaluation快速现场评估),初步考虑小细胞肺癌,充分取材后结束穿刺,局部少量出血,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检查历时二十分钟,顺利结束。
EBUS检查,由于超声气管镜镜身较粗,加之需要水囊,清醒状态下患者不易耐受,长时间操作困难。本例患者存在上腔静脉阻塞,头颈部肿胀,咽腔狭窄充血。对喉罩连接管调整改良后进镜顺利,在无痛的情况下对本例困难患者顺利活检。
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----肺介入技术,是医院呼吸专业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。我院拥有超声气管镜这样的高精尖设备,能够对气管腔外生长的肿块、淋巴结进行穿刺,从而获得准确诊断,解决了普通气管镜不能精确穿刺的弊端,使得我们的盲区进一步缩小,更好的服务于患者。
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为呼吸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,减少了穿刺次数,减少了损伤。同时特别感谢病理科的有力支撑,全程配合ROSE检查,快速明确了诊断。本例检查的成功顺利开展,为我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,随着病历的积累,科室拟开展小探头超声支气管镜及电子导航技术,更好地为患者服务。
